長江商報消息 中華醫學會遭點名三月無整改
  據新華社電一年內召開的160個學術會議,收取醫葯企業贊助8.2億元——審計署6月公佈的對中華醫學會的審計報告,曾引起社會關註。然而,3個多月過去,卻一直沒有中華醫學會的任何整改信息。留下一連串疑問待解:巨額贊助費到底去哪兒了?藥企贊助對學術會及參會者有何影響?醫學會有無在藥企與醫院醫生間充當“掮客”?
  “贊助去哪”總成謎
  “藥品企業贊助學術活動並不是中國的‘發明’,而是國際通行慣例。”業內人士指出,在國外行業協會的財務比較透明,會議贊助也是公佈收支、專款專用。而此次中華醫學會之所以引發質疑,正是由於這些天價“贊助費”究竟用向何方,賬本並未對外曬出。
  贊助費究竟如何花?乾何用?記者聯繫中華醫學會黨委某負責人,被告知採訪需要聯繫醫學會辦公室;記者聯繫醫學會辦公室,被告知已把整改措施給了國家衛計委,接受採訪由國家衛計委負責接待;按照國家衛計委宣傳司要求,記者7月15日發了採訪提綱,並多次打電話詢問,直到9月23日宣傳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這個情況還正在瞭解,而截至目前記者尚未拿到採訪時間表。
  “醫生通訊錄”成“誘餌”
  場內是嚴肅的學術研討會,場外卻是熱鬧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促銷台——這是一些醫療行業學術會議的共有場面。
  贊助醫院、醫學會開學術會議,一度成為醫葯企業最流行的公關做法。“能夠贊助這些學術會議,對藥企是求之不得的事,有些廠家還輪不上。”湖北一家藥企負責人說,通過贊助學會舉辦的學術會議,是藥企結識各大醫院科室主任的捷徑,節約人力財力和時間不說,混個臉熟也更好辦事。
  中華醫學會辦的基本都是學術性會議,都有許多醫生參會。正如審計報告所指,提供“醫生通訊錄”也成為吸引贊助的砝碼。
  一位醫葯資深人士告訴記者,在國外,不經允許不可以對外公佈個人信息。但在國內參會,主辦方通常會“貼心”地準備一份冊子,公司名稱地址、參會代表職務、手機號碼、電子郵箱,一應俱全。
  “灰色生意經”亟待澄清
  國際通行的是財政不支持學術活動,因此從現階段來看,想要進行學術交流,離不開企業贊助。然而如果學術會議異化為藥企“展台”、公司“廣告”的載體,個中哪些環節違規、哪些合理,就很難釐清。
  而且,作為一個學術性、公益性、非營利性法人社團,中華醫學會利用“廣告展位、醫生通訊錄和註冊信息等作為回報”獲取醫葯企業贊助的做法,也被稱為“灰色生意經”,受到廣泛質疑。
  “一些醫葯企業通過送錢的方式影響醫學會,醫學會利用準公共機構的權力影響醫院和醫生,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鏈條。”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說,巨額費用不僅加重了公司負擔,也可能直接間接拉高藥價。
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認為,在拿到贊助費的時候,不能損害公眾的利益,透明是最好的選擇。“焦點並非是否可以收企業贊助費,而是如何收、如何用,能否經得起審計。”  (原標題:接受藥企8.2億元贊助去向成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pficljcohn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